当前位置:资讯 > >正文

视频丨英雄母亲何宝珍


(相关资料图)

07:34

红网时刻新闻7月4日讯(通讯员 何红福 沈雪梅 唐晓辉)“吾道南来,原是濂溪一脉;大江东去,无非湘水余波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,把红色传统发扬好,把红色基因传承好。”作为湖湘儿女,我们将用虔诚而炙热的心,讲好红色故事,赓续红色血脉。

她是一名革命烈士,把青春和生命都奉献给了民族解放事业;她是三个孩子的母亲,却数次将孩子送作他处,忍受骨肉分离;她是英雄的共产党人,用舍生取义、至死不渝的坚定,书写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一生。她便是被刘少奇称赞为“英勇坚决,为女党员之杰出者”的英雄母亲何宝珍。

1902年,何宝珍生于湖南省道县一户农民家庭。1918年,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。1922年,因组织爱国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,后经共产党员张秋人介绍,她来到长沙清水塘,暂住在毛泽东家中。期间,毛泽东给何宝珍改名“葆贞”,蕴意“永葆革命贞洁”,并推荐她进入了湖南自修大学,接受系统的革命思想教育。1923年春,在江西安源,何宝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,从此便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。是年,何宝珍与刘少奇结为夫妻,为了革命,出生入死,四海为家。1932年,何宝珍担任全国互济会负责人兼营救部部长,为了营救被捕的同志,她四处奔波,很快就引起了国民党的注意。1933年3月,何宝珍不幸被捕入狱。在狱中,敌人对她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严刑拷打,但她却始终都没有说出党的秘密。1934年深秋,何宝珍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,年仅32岁。

母别子,子别母,白日无光哭声苦。母子别离的苦楚,是每一个母亲都不愿意触碰的撕心裂肺。而这样的分别,何宝珍经历了三次。1924年,他们的长子刘允斌出生了,考虑到当时革命工作的危险和艰辛,他们不得不将儿子送回老家宁乡。分别时,初为人母的何宝珍抱着儿子,含着泪水欲言无声。1927年4月,女儿刘爱琴在湖北武汉出生了。由于武汉的反革命政变刚发生不久,革命形势非常严峻,他们夫妇二人必须要调离武汉,何宝珍只能又一次忍受着骨肉离别的痛苦,把女儿寄养在工友家里,哪知这一别竟是永别,从此她再也没有见到过女儿。1933年,何宝珍带着小儿子毛毛在上海坚持地下斗争。一天,一群便衣特务包围了何宝珍的住所,临危之际,她迅速地将年仅三岁的儿子匆匆塞到邻居大婶的怀里,最后,在儿子的哭声中被捕了。何宝珍就义后,组织派人几经辗转才找到流落在外的两个孩子。而此时,他们母亲已经斯人远去,再无膝下承欢。

深厚湖湘文化的熏陶,使坚韧不拔的精神特质和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,深深地流淌在何宝珍的血脉中。她是三个孩子的妈妈,但她更是一位肩负责任和使命的共产党员,为了祖国的解放和民族的复兴,面对威逼利诱、面对严刑拷打、面对精神折磨,何宝珍用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,选择了牺牲小我、成就大爱。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,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、不懈奋斗,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、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、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,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,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。

今天,当我们的孩子能够远离战争,在宁静中欢快奔跑、在阳光下自由呼吸,我们要感谢的,是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勇士,是百年前心怀大义的英雄母亲。在新时代,我们要更多地挖掘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,唯有薪火传承,才能永葆中华文化火种生生不息,代代相传!

标签:

推荐阅读